以「開心閱讀、快樂表達」提升偏鄉兒童閱讀率的偏鄉兒童教育基金會,鼓勵偏鄉小學生閱讀故事書之後,面向鏡頭勇敢表達感想,以此訓練小朋友口才與面對人群的壓力。
至今已累積超過1000支短片,從中可以看到小朋友們侃侃而談,學會如何將書本上的知識,重新組織,用自己的言語條理分明說出來。
2024年11月,偏鄉兒童教育基金會再增創舉,以阿里山鄉達邦國小120周年為主題(全台最老的偏鄉小學,校齡比中華民國大7歲)。
拍攝5支影音短片,敘述鄒族的故事、原民教育的成長、大山居民的辛酸等等。
再將這些影音短片發送給偏鄉小學,鼓勵他們對特定主題發表感想。
短短半個多月,這項創舉獲得熱烈迴響,金門縣古城國小,已有幾十名小朋友發表了八十多支短片,暢談他們從手機、電腦上了解鄒族小學的故事。
12月5日記者會當天,特邀達邦國小師生來說明此次拍片狀況。
另有嘉義、雲林的偏鄉小學,師生代表出席,表達他們從影片中如何增進對鄒族的了解。
臺灣偏鄉兒童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羅繼志指出,達邦國小是鄒族最具代表性的部落小學,又在日治時期即創立,是台灣小學教育史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體現原民部落進入現代教育體系的進程。
現在大家在擔心,小學生會沉迷抖音、小紅書,學到一些不該看的東西。
偏鄉兒童教育基金會的這幾支短影音,藉由鄒族部落小學特殊的文化色彩、悠久的辦學歷史,透過各地小學師長來傳達給小朋友學習,並鼓勵小朋友發表感言。
衷心希望,這類的學習形式,能夠符合當下小學生的需求,促使他們擴增視野,在別人的學校歷史文化特色中,獲得一些體悟,並且能把自己的心得勇敢表達出來。